文章来源:中国网 新京报
冬奥会期间,海淀区28个餐饮服务点位保障10类群体用餐
冬奥餐饮每日不重样、8天一循环
新京报讯(记者 吴为)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海淀区有2个竞赛场馆(首都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3个训练场馆(首体花滑训练馆、速滑训练馆和五棵松冰上训练中心)投入使用,共有28个餐饮服务点位保障除运动员之外的10类群体,包括奥运大家庭成员、国际技术官员、冬奥组委工作人员、志愿者等。
2月17日上午,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冬奥食品安全服务保障组对某涉奥集体用餐配送企业进行全过程监管,包括烹饪加工、清洗消毒、晨午检、食品留样、分餐配送、冷库管理等环节。这家企业是海淀区涉奥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之一,为海淀区的两个冬奥驻地酒店供餐,供餐对象是五棵松场馆内的工作人员。
“我们对企业进货采购、加工操作、餐具消毒、出餐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链条风险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冬奥食品安全服务保障组副组长夏萍萍说,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关注企业成品的中心温度是否达标、分餐过程是否符合要求、运输配送是否能保证食品安全。
夏萍萍介绍,餐食从加工制作、运输配送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餐食中心温度有严格的标准,每批都检测,餐餐均落实。“我们的要求是,餐品在中心温度不低于60℃的前提下,从出餐到食用不超过4个小时。”
为落实防疫要求,海淀区的监管部门还对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及其共同居住者,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据统计,1月23日凌晨4时起,这家企业的点位正式进入保障成品加工及配送餐食的工作阶段。该单位每天供三餐,截至2月15日14时,以送餐形式共保障9400余人次就餐。1月4日小闭环至2月16日,海淀区已累计保障209713餐次,出动餐饮保障车辆260余台次。
看点 1
感受“中国年”,特色美食进场馆
冬奥菜单标准是餐饮保障的基本遵循。按照北京冬奥组委“两地、三赛区统一标准”的要求,海淀区商务局严格执行冬奥组委菜单要求,每日不重样,8天一循环。
其中,工作人员餐每日早餐包括牛奶、鸡蛋、香肠、包子、各式面包和粗粮等6大类,午晚餐包括热菜4种、主食4种、汤粥及乳制品3种,还有酱菜、小菜、水果和饮品;国际技术官员餐遵循国际惯例,增加了西式主食、主菜和茶点,进一步满足西餐需求;奥运大家庭餐,涉及保障国际奥委会官员和各国重要宾客,餐饮及茶点的品类更为丰富。
在餐食配置上,菜单要求荤素搭配、营养搭配、中西结合,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一定比例,并根据赛事周期和饮食规律进行荤素调剂,不但要“吃好”,还要吃得更健康,有营养。
此外,“冬奥”与“中国年”携手,“双奥之城”的餐饮保障让国际友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年”。在小年、除夕、立春、破五、正月十五等传统节日,中国传统美食和特色美食纷纷进入场馆,走上餐桌。既有五福水饺(五彩水饺)、特色鲅鱼饺子、元宝饺子、春卷、合菜、元宵、汤圆等特色菜品和主食,也有厨师自创的“冰球”、“冰墩墩”、“雪容融”、苹果派、菠萝派等特色甜点,寓意深刻的“定胜糕”、“状元糕”,情人节的特色蛋糕,还有中国传统的火锅和茶艺等各类美食饮品中西合璧,花样层出不穷。
看点 2
餐食加工和配送有严格时间限制
在餐饮服务保障上,海淀区面向大家庭成员、国际技术官员、媒体记者、国际冰联、国际滑联以及冬奥组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群体进行全方位服务。
除按照计划保障外,还根据场馆不同群体需求提供餐饮保障。如为奥委会工作人员现场制作素餐,满足素食需求;为训练馆提供打包餐服务;为交通领域驾驶员提供场馆餐饮服务;为赛事冲突的工作人员调整供餐,延长服务保障时间等,全力保障各类群体的不同用餐需求。据悉,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会员主席萨马兰奇对餐饮服务保障赞不绝口。
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贯穿餐饮保障全过程。每道菜从食材采购到加工制作,再到餐桌,都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规定。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有专业的防控和监管力量全流程把关。
“一物三检、人物同检”,餐食加工制作、运输配送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餐食中心温度有严格的标准,每批都检测,餐餐均落实。除一日三餐正常开餐外,还有奥运大家庭及国际技术人员餐、赛事保障人员餐、训练保障人员餐等,餐饮服务点位多、时间跨度长、安全监管难度大,监管人员每日对食材农药残留、消毒液浓度配比、餐具洁净度、中心温度等进行不间断的检测,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守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