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说,“华夏文明十年看深圳,百年历史看上海,千年历史看北京,五千年历史看陕西”。
秦中自古帝王州,中国菜之母:陕菜
陕西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建都之地,历时1000余年。由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有利条件,使秦菜能够博采各地的肴馔之精华,兼收各民族之风味,因而以菜式品种繁多,古色古香,千古风味而著称。
陕西菜虽然没有名列全国的十大菜系之一,但作为千年古都、历史名城所在地,餐饮风格自成一体,是中国饮食的源头之一。
盛唐时期是历史上陕菜法杖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陕菜体系已趋于完善。不但品种繁多,而且烹调手法也多样,这些技法,即使从今天的营养学的角度看,也是十分科学的,例如蒸、烩、氽、炝这些技艺,都有利于食物营养的保存。
如今的陕菜不仅能走在市井小道,也可登大雅之堂,其中大唐水盆鱼翅、葫芦鸡、风味羊腱等名菜已经具备站在世界烹坛的高度和水准。
陕菜代表:西安饭庄
西安饭庄建于1929年,素以“陕菜正宗”、“陕西风味大全”闻名于世。
西安饭庄有冯克昌先生及当时西安的一些社会名流集资建成,位于西安市东大街,于钟楼咫尺之距。最初定名为“西安饭庄”,并请清末军机大臣赵舒翘的老师邢廷伟先生题写了店名,抗战中又请书法家岳生侪先生另书一匾。
西安饭庄曾接待过周恩来、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及老舍、刘青等文化名流。
早在1936年,周恩来便在西安饭庄设下“和平宴”用特色菜点,黄桂稠酒招待了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及抗日民主人士等,最终达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扭转了时局。
它选用的是陕厨尤其擅长的“炝”制的烹法,厨师不仅要将腰子片成薄如纸张的薄片,而且还要将这些薄片切成细丝,关键是不能出现连刀,断刀。
菜肴制作要经过汆水,温拌两道工序。腰丝汆水的时间掌握最是精妙,时间过短,无法取出腥味,时间过长,不合乎脆嫩要求。拌时要将热油泼在蒜泥上,快速盖上盖子,使蒜香与腰丝有机融合。
只有对于水温和火候技艺的精准把握,才能达到腰丝脆嫩、口感清爽,同时又不会破坏菜肴的营养成分。
文章来源:老号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