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式开园,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我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专业类盛会。开园首日,共有3.5万人入园游览,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也纷纷奔赴现场进行报道,一时间,“世园会”刷爆各大网络平台和媒体头条。
其实,近几年,大大小小的园艺博览会在国内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说“多到泛滥”。由官方认证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也举办过多次,例如1999年的昆明世园会,2011年在西安的世园会,2013年在锦州,2014年在青岛,2016年在唐山,以及2021年即将在扬州。
中国举办世园会如此频繁,那么2019北京世园会有何不同,为何被称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后,我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专业类盛会”?其实,同样都叫“世园会”,规格却未必相同,按照官方的分类,A1、A2、B1、B2以及C、D等多种级别。
其中A1类是含金量最高的,是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和国际展览局双重认证,必须涵盖园艺业的所有门类,举办期限为3至6个月,最小展览面积50公顷,参展国家不少于10个,每年举办的A1类展览会不得超过一届;同一国家举办A1类世园会需间隔十年以上。在展览会开幕之日前6-12年提交申请。
最“豪华”世园会
此次北京世园会正是A1类,中国上一次举办A1类世园会要追溯到20年前的昆明世园会。并且,由于A1类展会举办条件苛刻,并不是每年都有,从昆明世园会到北京世园会的二十年里,只举办过五届,平均四年一次。西安、唐山、青岛等举办的世园会均为“A2+B1类”,各项要求要宽松得多,且每年可举办一次以上。
时隔二十年,中国再次举办A1类世园会,而中国的国力早已今非昔比,因此这届世园会在规模上堪称“大手笔”。
北京世园会总占地面积960公顷,这是西安世博园的2.3倍,是昆明世博园的4.4倍。其中园区面积503公顷,差不多相当于7个故宫。有11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参加,创下了A1类世园会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的纪录。预计整个展出期间,参观人数不少于1600万人次。不出意外的话,这又是一项“历届之最”。
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主席贝尔纳德·奥斯特罗姆也不得不表示,北京世园会规模创历届之最,将在生态文明、文化旅游、绿色发展等领域留下诸多遗产。
如此大的规格和面积,会产生两个问题:第一,花了多少钱?第二,展览结束后怎么利用?或许,正是这两个问题影响了A1类世园会的“可持续性”,导致其二十年里只办了五届。
这届世园会花了多少?
北京世园会投资多少?这是个低调的话题,各大媒体报道宣传时颇为默契的提都不提。背后原因不难猜测,办国际大会容易招致“劳民伤财”的批评。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这种批评曾掀起一阵舆论声浪。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账本”,也被不少人死死盯住,时刻准备借题发挥。从那之后,办国际活动淡化投资额,成为主办方避免麻烦的“工作方法”。
那么北京世园会到底投资多少?经多方查证,终于在《北京市2017重点工程项目计划》找到答案,该《计划》显示,北京世园会园区总投资额为156亿元。需要声明的是,这一数据,并不为“借题发挥”,仅仅是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以及客观全面呈现世园会相关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156亿元仅仅是园区的建设成本,配套的周边道路、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投入更是一大笔数字,如《北京市2017重点工程项目计划》显示,世园会交通市政配套的8条道路耗资35亿元,世园会园区内外地下管廊约10亿元,此外还有市政绿化、生态修复、妫水河治理等诸多投入。
事实上,办国际性大会,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通常要超过园区建设,如昆明世园会园区建设仅13亿元,但云南为这场大会投入超过了200亿元,上海世博会直接投资约286亿元,但据专家估算,加上道路、车站这类配套,财政总预算将达到3000亿-4000亿元。
即使不算配套的基础设施投入,此次北京世园会的投资规模依然大大超过往届,例如1999年昆明世博园园区投资为13亿元,2011年西安世园会园区成本约20亿元。
如此大的投资,当然不只是为了几个月的展会。北京世园会兴办之初,就考虑了后续的利用,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在世园会结束后,园区内合适的场馆包括公共空间将保留下来,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同时把整个园区作为北京西北地区构建完整旅游带的重点;园区也将助力冬奥,为冬奥会提供保障;同时,将把园区未来产业发展作为整个办会后续利用的重要方面,让园艺产业、旅游产业成为发展的支柱。”
世园会举办过后,场地改造为景区也算是常规操作。如西安、青岛的世园会举办过后,遗留下来的“世博园”成为了4A景区,锦州、唐山的世博园也都成为当地旅游地标。昆明的世博园更是成功申报5A级景区,并成为上市公司云南旅游(002059.SZ)的核心景区。
对比国内的巨型景区,156亿造一座园子不算太高,如同在北京的环球影城仅第一期投资就460亿元,上海迪士尼投资规模340亿元。但从往届世园会场馆后续的旅游运营来看,想靠后续运营收回成本存在较大难度。2018年昆明世博园接待游客约180万人次,营收6600万元,2017年西安世博园营收约1亿元。这个规模的营收,要回收十几、二十几亿的投资已经非常吃力,对应上百亿的投资规模,更是压力山大。
不过,对于大型活动,不能只算眼前的帐、短期的帐,也不能只算经济的帐而忽视看不见的帐。要考虑长期社会影响和公共福利效益。其实这类大型活动,最主要的投资还不是场馆和园区,而是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例如上文所述的世园会交通配套、地下管廊、市政绿化、生态修复、河流治理等,这些投资巨大,目的不是“炫耀给外国人看”,而是以巨资改善延庆的居住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改变延庆的产业结构,为做大绿色产业提供契机。
其实,很多城市的施政者办这类大会的动机,就是借着大会之机,为城市“脱胎换骨”,改善城市基础设置,改造城市公共空间,扭转城市经济产业格局。特别是由于大项目的投资建设存在严格审批流程,地方政府想大搞建设,常规流程漫长而繁琐,并且未必能顺利批准,借着办大会的“绿灯”,一次性通过一大批城市建设和提升项目,可谓机会难得。
例如,唐山2016年的世园会规划总面积22.6平方公里,比北京世园会还大一倍多。如果是为了展会,真的有必要这么大吗?其实,唐山是将一大片采煤沉降区改造成适宜旅游休闲的城市花园,相当于对城市来一次“大手术”,从城市产业格局上,试图逐渐扭转重工业的城市形象,转向旅游城市和宜居城市。新旅界在唐山调查发现,这次大型活动,还使唐山全市上下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原来从未想过搞旅游的企业们纷纷干起旅游项目,市民的心态也更加自信、开放和热情。
北京世园会,也将是北京延庆“脱胎换骨”的契机。世园会园区距离八达岭长城和海陀山约10公里。八达岭长城一年接待游客量900万人次左右,在国内各大景区中首屈一指,但长城游览属于观光旅游,类型单一,游客滞留时间短,二次消费少。未来北京世园会景区化后,大空间、大场景可扩展性极高、想象空间丰富,例如开展休闲、会展、科普、研学、运动、演出、精品购物、优质餐饮住宿等多项旅游业态,将和八达岭长城等发挥协同效应,极大增强当地的旅游吸引力。
上一次北京举办国际大型盛会是奥运会,那场“最贵奥运会”之称的盛会,为北京留下全国性的旅游地标,并向世人宣告“老北京也可以现代化”,城市布局、产业结构也由此改变,市民也多了一处享受休闲生活的公共空间。此次,156亿的园区建设投入,海量基础设施配套投入,能否赋予延庆长期经济动力?能否丰富北京及周边市民休闲生活?能否真正惠及中国各地游客?新旅界对此持乐观态度。
文藏来源:新旅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