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消费连续五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消费升级”也成为去年霸屏全年的热词。央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超过三分之一(38.65%)的中国百姓愿意为旅游花费更多,旅游连续5年领跑消费意愿榜单。
占据中国老百姓消费榜第一位的不是任何物质产品,而是旅游,说明“消费升级”正在悄然发生。以前的年轻人想去旅游,家长多少都会觉得浪费钱、太贪玩,现在,中老年旅行者已经越来越多了,甚至退休了的老人们由于有更多的时间 ,旅游消费比孩子们多— 观念正在慢慢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并不只在大城市,个人年收入12万-20万元的小镇青年,也大多将旅游放在了消费意愿的第一位;而三线城市对旅游有强烈消费意愿的人甚至比平均值更多,达到了39.39%。
无论是“生活不止眼前 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或者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旅游都是带着很多浪漫色彩的精神类消费。旅游是生活在别处,是从繁琐的日常生活中逃离;旅游是去看更大的世界,欣赏自然的美好,增长见闻;旅游是认识不一样的人,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旅游是引发思考的契机,有人找到自我,有人更珍惜当下,有人意识到对自然的敬畏;旅游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无论是放松,是逃避,是制造回忆,旅游相比起以往的花费大头“家居三件套”的彩电、录音机和汽车,明显是更加偏向精神的选择。当然,物质和精神消费并没有谁比谁高级,只是旅游是种集中度很高的休闲消费,正常情况下只有满足了物质生活之后,才会对旅游有追求。所以说,愿意为旅游花钱,证明中国百姓有资本和意愿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方式了。
爱旅游就能去旅游,当然是好事,旅游对每个人的意义不同,相同的是总有些有意思的事会发生。不过,即使是愿意为旅游花钱,也要建立在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上,切勿盲目跟风,超出自己支付能力范围。在社交媒体尤其是某些以图片分享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旅游被塑造成一种精致生活的标签,甚至成为某些人炫富的手段。发图和游记从旅游地点到内容都仿佛有一条食物链,越远的地方格调越高,欧美澳新都不够稀奇了,南美、非洲甚至南极才值得晒,旅游的内容要有别人去不到的地方 ,买买买更是必备之选—潜台词是有钱又有闲还能买遍全世界的人才能一天到晚在旅游。由于互联网把物理差异拉平了,所有地区的人都能看到一样的内容,但当地的收入水平却没有改变,所以,部分容易受影响的三线城市的人和小镇青年,出现了省吃俭用为旅游甚至贷款旅游的扭曲现象,这就没必要了。
中国人最愿意花钱在旅游是好事,不必去问值不值得,只是需要明白“超过财务承受能力而搞得生活一团糟的旅游一定不值得”就好了。希望大家都能有更好的生活,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走走看看。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