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你是选择安心在家做“肥宅”还是去“网红景点”打卡呢?
从年初开始,在抖音的带动下,出现了一批网红景点,这些“网红”们可能不像传统景区那样有历史或者人文情怀,但各有特色,能让大家心甘情愿的排队两小时打卡两分钟。
但关了“网红”这个滤镜,其实景点们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茶卡盐湖:从天空之镜到垃圾之境
茶卡盐湖被网友称之为,中国的天空之镜。
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选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
茶卡盐湖在成为网红景点后游客也越来越多。今年更是青海首家接待游客量率先突破百万的景区。
由于游客过多,茶卡盐湖景区从7月15日起,每日限流5万人,并从7月11日起开通网络门票预售工作。
然而和游客一起到来的,还有环境的破坏。
盐湖必须要穿上鞋套才能够进去,但是使用完后的很多鞋套没有被扔在垃圾桶中,都被随手扔在了地上。
这里有很多垃圾桶,但是很多游客仍然把这些垃圾随手扔在地上。
虽然这里也有专门的人播报,让游客把自己的垃圾放在垃圾桶内,但仍有很多游客把花花绿绿的鞋套随手扔在地上。
这也给打扫卫生的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据景区环卫工人介绍,为收捡这些垃圾,他们每天要工作13个小时。
天空之境被游客们变成了垃圾之境。
网红重庆:违规民宿害苦了当地人
随着解放碑、洪崖洞等景点的火热,重庆也被称为一座“网红城市”,旅游业的火热使得民宿数量迅速增长。
尤其在渝中区,朝天门、洪崖洞、解放碑一带几乎已成了民宿的聚集地。
然而,民宿的不断增多方便了许多外地游客的自由旅行,但对于小区的其他业主来说,很多时候都是“苦不堪言”。
此前,一篇标题为“网红小区开300家民宿,苦了业主:带八旬母亲爬20层楼梯”的微博更是引发了大众讨论。
许多业主表示,这些民宿很多经营不规范,有的业主为了更好的经营擅自把原来的三室一厅改成五个卫生间五个单间的房型。
除此之外,有业主反映许多游客经常深夜在阳台或走廊大声喧哗,影响了普通居民的休息。
重庆市旅店业协会会长梅凤林介绍,“当下流行的‘民宿’,实质上是家庭旅馆,也称为‘网约房’,是没有合法手续的。现在大家所说的‘民宿’,过不了消防检查,没有消防许可证,也就拿不到特种行业许可证。”梅凤林介绍,重庆市违规“民宿”约有12000家,主城区约有8000家。
随着关注度的提高,重庆市公安局就民宿、公寓式酒店扰民问题进行了表态。
7月25日,南岸区公安分局弹子石派出所公布了迄今有关民宿、公寓式酒店最严的整治措施。
整改措施主要有:1、立即停止经营并消除违法行为,将房屋回归正常使用用途,配合公安机关的居民实住情况登记;2、自行撤除发布于各大网络平台的房源信息;3、自行撤除户外宣传器材和广告。
摔碗酒:每天摔碗2万多个
在西安永兴坊特色美食街区,有这样一家可以喝完酒又摔碗的店铺显得格外引人,俗称“摔碗酒”。
据美食街工作人员介绍,碗酒是店家吸引游客的一种商业模式。
摔碗酒项目2014年引自陕西省岚皋县,是当地民俗文化,摔今年春节在网上意外走红。
摔碗酒被复制推广、走红,食客、游人用摔碗舒缓紧张、排解压力的成分越来越淡,把酒碗摔响、摔碎倒成了体验者注重的细节、破坏的快感。
长安大学教授魏阳青表示,摔碗酒似乎为当下人们情绪宣泄、减压找到了一个出口,但造成了资源浪费、不环保。
这种没有文化的营销就是一种噱头。靠摔碗解压、用物质消耗、资源浪费满足占有、快感实不足取。
商家透漏,现在每天排队来喝摔碗酒的人都有几千,光碗就要摔掉两万多个,景区在垃圾站专门辟出了两块地方用来堆放酒碗的残渣,每隔一两天就要专门清理一次。
堆放酒碗残渣的高度大约有两米左右,不少市民路过这里看到这堆成山的碎渣,都感叹太浪费了,认为以破坏和浪费为手段的生意方式不可取。
对此美食街人员表示,摔碗不存在浪费、也不存在不环保,碎碗渣会按建筑垃圾回填和瓷片工艺品制作,现场安保及工作人员尽力优化秩序、保证游客安全体验。
至于该不该产生这些建筑垃圾、谁来回收、谁来回填,这位工作人员没有提及。
华山长空栈道:惊险与惊吓
华山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之一,虽然本身就很火但随着抖音的传播,长空栈道比以往更红了。
华山的长空栈道十分惊险,吸引了很多挑战者想要去挑战这个危险的景点。
长空栈道位于华山南峰东侧南天门外山腰,栈道建在悬崖绝壁外侧。
游客到此,需要在仅30厘米宽的木板栈道上行进,靠绝壁上安装的铁索和佩戴在身上的安全绳保障安全。此景点也专门配置了工作人员保障游客安全。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暑期旅游客流高峰,确保游客安全,5月底,华山长空栈道还更换了木板,6月才重新开放。
但前几日,一男子自行解开安全绳纵身跳下,后经景区通报,初步判断跳崖系轻生。
现场游客游客表示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事发后,长空栈道暂时关闭,重新开放后将新增游客实名登记,加派工作人员值守。
网红景点要如何“长红”
随着旅游市场快速发展,人们的出游经验越来越丰富,已经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景区,而是渴望旅途中出现更多新体验、新惊喜。
在旅游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背景下,“网红”景区的宣传图片和视频往往以一种全新面貌出现,让人眼前一亮,赢得关注也就不难理解。
景区走红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景区如果不想在走红以后昙花一现,那就要在花心思做营销的同时,提升服务和体验。
景区练内功,首先要把服务能力提上来。
在游客管理方面,可以通过现场监控数据和游客量采集,判断是否需要增设通道、调整旅游线路进而疏导客流,“网红”效应过后,景区最根本的竞争力还是要回归品质。
当然,面对网红景区的爆红,挖掘身边美景并予以适当的推广,无可厚非,但心思全用在推广上,那就是舍本逐末,最终也必如众多网红一样,难逃“见光死”的命运。
没有相应设施,不具备接待能力,连维护秩序的成本都捉襟见肘,自然而然很快也“失宠”了。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