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暑假,不少大学生都选择远行。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旅行目的地、旅行方式,还是食宿方面,大学生的暑期旅游都有不同于传统旅行方式的新特征,注重探险、体验和个性化的“新旅行”正成为一种潮流。
新方式:骑行、拼车、搭便车
在出行方式上,不少大学生选择省钱的拼车旅游,或者踩辆单车“骑行天下”。
湖北一所“211”高校的大学生周正青刚结束了西藏之旅返回武汉。他骑自行车从成都出发,2000多公里的路程,翻越了10多座山峰,用时近一个月。一路上,压缩饼干成了主食。“到的那天,特意买了一袋牦牛肉和几罐青稞酒犒劳自己。”他回忆起那有些艰难的行程,依旧很是兴奋:“这一趟太值了。”
每逢盛夏,骑行入藏对许多爱好户外探险的“驴友”极具吸引力。7月22日,有网友发微博称,“从318国道骑行进藏,是很多自行车爱好者的终极梦想,一到暑假,318国道就跟赶集似的热闹。”微博的配图中,自行车已把国道塞得满满当当。
华中科技大学远征协会也时常组织假期骑行活动。从昆明骑行至梅里雪山、西宁骑行至拉萨、从武汉骑行至上海……协会队员们尝试了许多条不同的骑行路线。队员们还曾两次从兰州骑行至敦煌,重走“丝绸之路”。被誉为“远征协会第一牛人”的陈轲,个人骑行里程已达30000公里。
骑行之外,拼车出游,也是许多大学生的暑假旅行选择。正在武汉大学交流学习的台湾学生小凯,前不久去了趟云南与四川交界的泸沽湖。去之前并没有做多少准备工作,他是和一群不认识的人拼车前往的。“在住的客栈看到了驴友拼车的联系方式,就和一群人凑钱拼了辆车。自己单独找车太贵了。”
搭便车旅行,同样不乏大学生尝试。讲述两位年轻人由北京一路搭顺风车到柏林的纪录片《搭车去柏林》,被很多选择搭车旅行的受访大学生视为榜样。在那部纪录片中,主人公共搭车88次,一路上只依靠陌生人的帮助,成功穿越了中国、中亚和欧洲间的1万6千多公里路程。
新终点:特色化、个性化、小众化
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更多大学生开始倾向于在假期中选择前往有独特卖点,极具个性化的地点旅行。传统的旅行景点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呈下降趋势。采访中,许多大学生均表示暑期“不会选择去知名度太高的景点”。
中南民族大学学生赵洋今年暑假选择了徒步“徽杭古道”。那条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齐名的古道,是历史上徽商与浙商开展贸易的重要通道。整段旅途,赵洋和几位朋友一起走了3天。一路上,林木葱郁,层峦叠嶂,几个人走走停停,拍摄了很多照片。“这样比较悠闲,多走走路也是锻炼身体。不像有些景区啊,那叫一个挤。”
边打工边旅行这一个性化的旅行方式,也受到不少大学生青睐。假期中,湖北大学大三学生刘星通过在不同城市做临时工攒钱出游的方法,已经成功游历了两座城市。“最麻烦的是在找工作时,许多地方一听是临时工都不愿意招。”
一些原本并不知名的小地方,经过同学间和社交网络的推荐与分享,也开始成为许多大学生的旅游目的地。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小徐将毕业旅行的其中一站,定在了位于湖北咸宁通山县厦铺镇郊外的太阳山。
此前,他有同学去过太阳山,归来后向他推荐。“那地方风景的确很好,人也不多,可以沿着溪流一直往上走,路上有山有水有瀑布,很惬意。”小徐说。
新住宿:青旅、露营、沙发客
外出旅行,怎么住曾是令很多大学生头疼的问题。记者与十余所高校的大学生交流中得知,入住青年旅社或者露营成为很多学子暑期旅行时的优先选择。
青年旅社对大学生“驴友”的吸引力很强。“只要青旅能订到位置,我从来不住其他地方。暑假期间,青年旅社的生意格外好,我提前一周就在网上预订了。”正在浙江旅游的中国地质大学大二学生小谭告诉记者,青旅住宿是按床位收费,一个床位一晚只需要二三十元钱,比较省钱;里面住的又多数是同龄人,有共同话题。
长途骑行以及徒步时,住宿的地方有时不容易找到,很多人就将露营作为了首选。便携式的帐篷和睡袋体积小、重量轻,不少大学生出行前都会随身携带。赵洋说,他和几个朋友就在徒步“徽杭古道”的途中选择了露营。“还好那几天没有下雨。”他笑着说。
也有些大学生为了节约旅行开支,做起了“沙发客”。他们通过提前在驴友论坛发帖,征集不同城市的大学生短期“交换宿舍”居住,解决了旅行期间的住宿问题。
新颖的旅行方式及目的地选择等,为大学生们的暑期出游增添了许多乐趣,但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近期,多地接连曝出大学生骑行中暑身亡,以及“驴友”深山被困等新闻。
全国区域旅游协会副会长、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王远坤说,年轻人多比较喜欢新奇、刺激的事物,所以许多大学生更喜欢有挑战性、有特色的“新旅游”。“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本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注意做到防患于未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享受假期生活。”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