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杰 陈军洲
放线、标高、施工工艺、新材料推广,在天津空港图书馆施工现场,连日来,天津市远征劳务公司总经理刘新明,废寝忘食,日夜坚守工地坐镇指挥。今年8月2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组织观摩团到空港图书馆施工工地视察观摩。“速度快,质量好,竖了样板!”观摩团的领导们视察后赞不绝口。目前,刘新明正带领工人们加班加点,群策群力,力争让天津空港图书馆施工工程再为天津市远征劳务公司夺一项“鲁班奖”。
2011年12月24日下午,在天津市华堪商务酒店,刘新明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了本网记者的专访。
从事劳务建筑二十多年来,刘新明有苦有泪有快乐。1985年,吃着红薯、腌菜长大,还是一个活泼少年因家贫而上不起学的刘新明含泪来到天津谋生。当年,他只有15岁,求生的欲望让他在中建十六局四公司一处二队干起了抹灰工。在工地,他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饱尝了建筑业的各种折磨。两年多时间,他干过木工、瓦工、钢筋工。看到刘新明任劳任怨,公司开始让他带起了小班,搭起了人生拼搏干大业的舞台。借着这个平台,练就一身建筑技术的刘新明开始一步步发达。在海关建筑工地,刘新明眼快手快,干起活来利落,无论是抹灰,还是贴瓷砖,他都是一员猛将。当时天津海关的仁科长对刘新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始料不及的是,1995年,刘新明记忆犹新。那年,他带领200多号建筑工人准备在建筑行业大展作为。偏偏天公不作美,国家银根紧缩,工地资金紧张,工期延误了,工人没活干。那一年多时间,刘新明承接的工程亏损100多万元。自己多年积累的腰包空了,讨债的工人接踵而至,刘新明横下一条心,含泪将自己在天津唯一的家产78平米的住房作价处理,还清工人们的劳务费。那时,刘新明的眼前一片漆黑。孤身坐在渤海边上,一阵凉风吹来,刘新明只感觉到一阵又一阵的寒风不停地向自己袭来。
一个偶然的急促电话,那还是1999年。“喂,是刘新明吗?赶快到我这儿来,有急事商量。”是天津海关仁科长的电话。刘新明火速赶到海关与仁科长见了面。原来,这几年仁科长到处在寻找刘新明。武清海关培训中心工程项目要上马,的确没有比刘新明更好的人选,仁科长这才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刘新明。说实在的,听到这个消息,刘新明容光焕发,决心重操旧业,再干一场。这个项目,刘新明顽强拼搏,终于力挽狂澜。
一线希望带来一线光明,一丝亮光照耀了刘新明的前程。从2000年到2001年,刘新明承接了老湾道、六道沟18栋家属楼。从此,刘新明的建筑事业日新月异,越奔越有滋味。2003年到2004年,刘新明开始涉足高校的建设,秦达学院外语楼、艺体楼,一举夺魁;天津外国语学院,梅开二度;高校的建设,刘新明夺得两个“海河杯”奖。前年,刘新明力克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夺得“鲁班奖”。在高层建筑中,刘新明也奉献了自己的绝作。前年起,他接二连三接下了7栋33层的高楼。尽管工期紧,工程量大,刘新明还是按期保质完成任务,创造了2000多万的劳务费用。经过建筑业的多年洗礼后,刘新明把每件工程都干得漂漂亮亮,自己带的队伍多次被评为“优秀施工队”、“标杆施工队”、“文明施工队”。
回想自己二十多年的建筑创业历程,尽管历经风雨,但刘新明感觉干得很踏实。在天津,他拿下了8个“海河杯”、两个“鲁班奖”。历年为天津创造税收2000多万元。对老家孝感来说,他善待老乡,为孝感带来几个亿的劳务经济。穿梭在天津的大街小巷,联想到自己当年缺衣少穿的苦难出身,看到今天自己如玉的耀眼工程,刘新明倍感知足,没有辜负家乡人民,没有辜负天津人民。刘新明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才智赢得了财富,赢得了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