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窝”是武汉居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早点。它既能饱肚充饥,又软脆兼备,价廉物美,的确是一种别具地方特色的大众化食品。它名为“面窝”,其实原料并非面粉,而是用大米、黄豆按比例浸泡磨浆,混合炸制而成的食品。
考证“面窝”的来历,似乎不难。它从出现伊始,迄今大约不过百余年的历史。民间流传的版本是,清光绪年间,汉口汉正街集家嘴附近,有一个名叫昌智仁的熟食经营者,他原靠烤烧饼为生。因卖烧饼的人很多,竞争激烈,生意清谈,养家尚且困难。老昌穷极思变,想搞点花样翻新,便在大米上动开了脑筋。他看到米店的碎米远比面粉便宜,成本低,琢磨着能否将碎米磨成浆再加上黄豆浆炸成米饼呢?于是他找来铁匠商量,为了使米饼脆软兼备,打制了一把边凹中凸的圆形铁瓢,将调好味的豆米混合浆浇至铁瓢中,放到油锅一炸,嘿,一个个边厚中薄,周软内脆的米饼脱瓢而出,就象一朵朵怒放的葵花在油锅中泛起。邻里街坊闻香而来,争相购买,品尝之余,有人问老昌:“你这种东西好吃是好吃,也没个名称?”老昌一愣,真的还没给它取个名儿呢,便信口答道:“就叫它‘面窝’吧。”武汉的早点”面窝“,从此得名。
文章来源:邮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