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过早”的习俗,已经名传四海内外。
大约,武汉人“过早”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正规军”,属固定型,一般是在固定的餐馆棚点吃相对固定的品种;一种是“游击队”,属游动型,一般无固定的地点,或为吃上合口味的品种,或为省时省事,吃上方便购买的品种。因此,“游击队员”十分乐意光顾卖米粑粑的小摊,来一对米粑粑,夹一根油条或一个面窝,边走边吃,省时省事,别有一番味道。
不好考证发米粑粑究竟源于哪朝哪代。坊间传闻,很久以前的九天之上,有一个善良美丽的仙女,所做的米面粑粑被玉皇大帝发现了,便找来米面粑粑解谗,一直吃到撑得不能动弹,还连说“好吃,好吃。”仙女同情凡世间的穷苦人,愿意把做米面粑粑的手艺传授给人间,便不顾玉皇大帝的恼怒,下嫁凡间,与一个汉阳的后生结为夫妇。平常之家的小夫妻做起了发米粑粑的小本生意,借以养家糊口,祖代相传,发米粑粑竟成了武汉的一个风味小吃品种了….…..。现在能够考证的是,发米粑粑是从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传入武汉市区,发米粑粑因卖出时总是以成对为单位,因而也被市民们称之为对耙,小孩则干脆叫粑粑。发米粑粑这道小吃品种,还演变成了武汉的一句歇后语:“卖粑粑的揭锅盖——铲(惨)哪”,形容处境不好的意思,用这句歇后语来表达自己境况的人,多少还有些幽默的意味。
文章来源:邮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