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尽管还会有不确定性因素,但旅游市场的信心正在恢复,旅游发展的动能正在积聚,旅游复苏的进程已经不可逆转了。
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消息显示,9月8日,中欧旅游趋势发布研讨会在位于北京的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举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受邀出席并发表了题为《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对旅行的向往》的发言。戴斌表示,历史一再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不管是自然灾难、战争和动乱,包括这次疫情,都不可能阻挡人们在图书馆安静地阅读,也阻挡不了人们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自由地行走。
戴斌说,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信心,一定会很快战胜新一轮疫情并回归日常生活的。今天,信心已经变成了现实。我们在荷兰王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集会,分享疫情防控常态化旅游复苏的经验,探讨中欧旅游交流合作的诸多可能,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专项调研报告显示,95.7%过去三年有过洲际旅行的中国公民未来三年会再次赴欧洲旅游,荷兰是排在第二位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中国人民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14亿人生息在从黄山到黄河的美丽中国,创造了从诗经到红楼的风雅中国,见证了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展现了热爱和平和仰望星空的中国。
戴斌认为,今天的中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和5G通讯,让国民大众说走就走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助力大众旅游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正在阔步行进在智慧旅游的道路上。
数据显示,2021年国际劳动节五天假日,全国国内出游2.3亿人次,已经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的同期水平;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同期的77.0%。
相对于旺盛的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增长的出入境旅游被迫暂停。调查显示,82.8%的人在某个国家没有新冠病例时才可能去旅行,83.8%的人在未来的假期中希望避免参观人多的旅游景点。中国旅游研究院注意到,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的高级别官员在金砖国家旅游部长会议上表示,中方将根据全球疫情发展形势,适时研究入出境旅游开放方案。
“我们期待着世界早日战胜疫情,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往来,也希望有更多的欧洲人沿着新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亲身体验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重新发现一个现代而开放的东方。”戴斌如是说道。
过去几年时间,中国面临着新冠疫情的首轮冲击,也是最为严峻的考验。尽管局部地区和少数城市出现了点状散发和线性扩散的疫情,但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国家应对疫情的经验更成熟,人民的心态也更从容了。一旦街区和城市解封,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与乐观。
“在政府、旅游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虽然疫情还没有过去,但是经济社会已经开始恢复常态,旅游和休闲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重新活跃起来。”戴斌说,“尽管还会有不确定性因素,但旅游市场的信心正在恢复,旅游发展的动能正在积聚,旅游复苏的进程已经不可逆转了。”
戴斌透露,中国旅游研究院注意到了欧盟的最新消息,从7月1日起,接种辉瑞、莫德纳、阿斯利康以及强生四款新冠疫苗的游客入境欧盟无须接受筛检及隔离。欧盟疫苗护照可以是电子或纸本且有条码,能够让欧盟全境范围内即时验证,内容包括疫苗接种证明、检测结果证明以及曾染疫民众的康复证明三类通行证。
此前,6月初公布的新版的《安全旅游国家名单》将中国列入了取消旅行限制国家名单。如果能够有更多的国家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倡导的那样,能够像希腊所做的那样,将科兴和国药等中国疫苗纳入到疫苗护照清单中,将会极大促进国际旅游旅行市场的恢复。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中国政府分别于2020年3月和7月恢复了省内旅游和国内旅游,通过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对旅行商、旅游景区和星级酒店给予相应的支持,并鼓励地方和企业加大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产品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值得关注的是,旅游企业在疫情期间并没有坐等政府救助,而是主动面向新需求,开发新产品,促进市场复苏和产业转型。
戴斌强调,历史一再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不管是自然灾难、战争和动乱,包括这次疫情,都不可能阻挡人们在图书馆安静地阅读,也阻挡不了人们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自由地行走。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和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承受了巨大冲击。令人欣慰的是,在历冬经夏的日子里,尽管有少量的杂音,同情、理解和守望相助仍然是主流,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人都了不起。”戴斌如是说道。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