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2023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开幕。当日,记者在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看到,正在举行的农副产品展销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距离于都河不远的潭头村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赣南小村落,也是有名的红军村。“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曾是潭头村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这个昔日的贫困村,依靠种植富硒蔬菜发展乡村旅游,搭上了“富硒牌旅游快车”。
“这两年我们村乡村旅游发展得特别快,尤其是民宿发展态势喜人,红色研学项目更加吸引游客。我入股了村里的旅游公司,年收入六七万元,一家人过得很幸福,有滋有味。”潭头村村民刘文忠开心地说。
潭头村党总支书记刘连云介绍:“近几年,我们村成立了种养合作社,组建了旅游公司,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村民们也办起了富硒餐饮、乡村民宿,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接下来,我们准备依托优势资源继续发力,形成‘红+绿’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作为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长征精神的发源地,于都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不少乡村都在发展红色旅游。
冬日暖阳下,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红色旧址前游人如织……走进于都县黄麟乡井塘村,井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小冬告诉记者,近年来,井塘村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了一大批红色旧址,红军医院、中央财经委员会旧址等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学习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井塘村村民也加入发展红色旅游的队伍中。井塘村老屋组村民钟福林是广为流传的红色故事《一枚银元》中钟发源的儿子。退休后,他主动加入红色讲解员队伍,给前来研学的游客讲述红色故事。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井塘村体验红色旅游,井塘村特产杨梅、脐橙的销量随之增加。今年6月举办的杨梅采摘节,吸引了近5万游客前来,带动相关经济效益约150余万元。
粉刷内外墙、铺设消防管道……记者在于都县贡江镇古田村520红色宾馆施工工地看到,施工方正在加紧施工,争取宾馆早日投入运营。
古田村是中央红军长征东门渡口所在地,红色资源丰富。贡江镇党委书记蒙敏介绍,近年来,古田村结合于都县打造国家长征文化公园的契机,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周边着重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完善餐饮民宿、教育培训等配套产业,打造了一条集吃、住、游、购、娱、学于一体的红色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致富。如今,古田村已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点。
夕阳西下,一缕晚霞映红天际。在位于于都县银坑镇年丰村竹篙寨的中央后方保管处旧址,讲解员的精彩讲解,赢得游客阵阵掌声。
银坑镇党委书记钟火明介绍,近几年,年丰村深入发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游和绿色生态游,推动基层党建、红色文化、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扎实推进红色名村创建:修建了红军井,建设了长征驿站、红军广场、故事林等,完善了公路交通设施;组建了红色宣讲队,在讲好红色年丰历史的同时,也把绿色宜居宜游的年丰讲给更多人听。
“眼下,年丰村正在积极挖掘‘红色、古色、绿色’三方面,以‘竹篙寨红色故事’为元素,打造以‘永不磨灭的红色信仰’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钟火明说。
近年来,于都县坚持共建共享,先后打造了梓山镇潭头社区、车溪乡坝脑村“守望广场”、黄麟乡“井塘会演”等167个乡村振兴示范点、18个市级以上红色名村、两条美丽宜居示范带、3个美丽宜居乡镇、36个美丽宜居村庄,创建了红军小镇、富硒小镇、兰花小镇、非遗小镇等特色文旅小镇。总投资7.5亿元的长征学院项目于今年1月投入使用,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18.8万人次。红色文旅情景剧《长征第一渡》自3月23日上演以来已演出160余场,观看人数突破9万人次,成为于都县旅游业核心IP。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