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江三角洲,禾虫一向被视作盘中佳肴,受到众多食客的青睐,就连《本草纲目拾遗》上亦有记载广东人民对禾虫的喜爱。今天,红厨网就为大家聊聊为啥我们广东人会喜欢吃禾虫——这种看上去粘不拉几、就会蠕动的虫子。
禾虫小档案
▼
禾虫学名为疣吻沙蚕,属于水生动物,形状长得像蜈蚣,表皮颜色金黄带红,也有部分会带绿色。禾虫虫身丰腴,浆液饱满,看起来十分可怕,但是吃起来却是另一番滋味。
禾虫广泛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河口区,在闽粤两省和上海、南京一带常有出现——主要生活在咸淡水之交的滩涂或稻田的表面土层中,与潮汐密切相关,涨潮时会随着水流大量出现。
以往,禾虫都是作为农业害虫出现在大众视野,它们喜欢侵蚀稻谷的根部,损害收成,农民们便将禾虫捕捞食用,发现其滋味竟也不错,于是逐渐有了食用禾虫的习惯。
禾虫一年有两个繁殖季节,也是其最肥美的两个时期:首先是农历4-5月(公历5-6月)荔枝成熟之时,也是禾虫正肥的季节,此时的禾虫又名“荔枝虫”、“早造虫”,虽然体瘦且色青量少,形态尚不够丰腴,但味道却也鲜美;而到了第二造——农历8、9月,正值金秋十月,禾虫也被称为“金花虫”,此造的禾虫体态丰腴肥嫩,含浆饱满,是一年之中的上品。
禾虫出造时,密密麻麻地浮游在河涌的水面,颇为壮观。农民守侯在河涌的出口处,抓紧时机捕捞。直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一次还可捕捞数百斤禾虫,用农艇满载而归。
自从农田施用农药后,禾虫逐渐减少,如今虽说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不过天然禾虫的数量依然不多。即便有的地方开始人工养殖禾虫,但禾虫价格依然不低,最高时甚至每斤卖100元以上。
广东、福建等地的饕餮食客们对禾虫的喜爱,可见一斑。
禾虫宴
▼
禾虫口感丰富,制成的菜肴风味独特,香气四溢;除此之外,它还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佳肴。
禾虫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还有滋阴壮阳、健脾、暖身、祛湿等药膳功效,《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记载:“禾虫,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
随着出现各种禾虫菜式,广东多地酒楼食肆也研发出了禾虫宴。下面,就是珠海斗门禾虫宴上的菜式:
家乡生炒禾虫
古法钵仔焗禾虫
传统土鸡蛋煎禾虫
禾虫酱秘制五花肉
清香禾虫蒸胜瓜
生态禾虫干眉豆汤
禾虫的做法
▼
禾虫条条分明,最佳的口感需把浆完好地保存在虫身里,不过禾虫的特性是遇到温度稍高的环境,就会自己爆浆,这样很难能有真正的吃虫体验。
其实,想要烹调出条条分明、口感丰富的禾虫菜式并不难,只需先用30度的温水,将禾虫慢慢拖至断生能而且切不爆浆的程度即可。
禾虫做法众多,可蒸可炖,可煎可炸,或焦香可口,或清甜香滑,其中以瓦钵焗禾虫最显风味,而禾虫蒸蛋、酥炸禾虫、禾虫汤等等也都滋味十足,令人回味无穷。
蒸焗
作为禾虫的经典菜式,焗禾虫一直都是珠三角一带的名菜。此菜烹调前,需要往禾虫中倒入生油和盐,让禾虫在油盐中自然爆浆,再放在钵仔内,加入鸡蛋、新会陈皮、榄豉搅匀,蒸熟后稍微放凉,再连钵一同烘烤至表面略焦即成;当然,也可以直接用喷枪将表面烤干,这样吃起来表面焦脆、内里软滑,同样美味。
当焗禾虫上桌时,散发出的那股奇香绝对让人垂涎三尺,吃起来味道极为鲜美,难以言表。
生炒
一般酒楼生炒禾虫,必炒至爆浆,小火慢炒,需时半个钟,但同样可以保留了禾虫的香味,原汁原味,清香鲜美。
炖煮
广东人离不开汤水,禾虫自然也能用于炖煮。就像中山神湾镇的名菜——神湾禾虫汤,就是采用新鲜禾虫和晒干的禾虫一起煲,兼取其香味和鲜味。
晒制
提到禾虫,就不得不提禾虫干。
据粤港澳十大名厨、疍家菜名厨郭英杰师傅介绍,禾虫干有两种,一种成品呈散开条状,这种做法是取新鲜禾虫,洗净后入冷水锅中,小火慢煮至禾虫断生弯曲,随即捞出沥水,晒制所得;另一种是多条禾虫结成的饼状禾虫干,这种做法是取新鲜禾虫,煮的时候下少许盐,禾虫便会爆出浆液,从而结成饼状,再捞出沥水,晒制即得。
郭师傅表示,在疍家人看来,禾虫干具有祛风湿的功效。要知道,禾虫难得,禾虫干更甚,据说八斤新鲜禾虫晒制,最多才得一斤的禾虫干。
禾虫干通常用于炖汤,除了上述的神湾禾虫汤外,还可将其与猪手、蒜头同煮,熬出的汤不但十分香浓,醇厚中还带有禾虫干的鲜美。
△猪手蒜头煲禾虫干
刺身
当然,虫子又怎么能逃过被生吃的命运呢?虽然小编不敢生吃禾虫……
据说,吃禾虫刺身讲究“快、准、狠”,因此放进嘴里如果不咬它,它会咬你……一口下去,即可爆浆。
如果生吞的话,禾虫在食道遇到口水,会自己爆浆,那种感觉……简直不要太酸爽!
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吃我的禾虫焗蛋吧……
(来源于红厨网)